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  页 >> 科技服务 >> 校地合作 >> 扶贫开发 >> 定点扶贫 >> 正文
【新华社】华中农业大学“智力+”扶贫助山区农村提升“造血”能力
发布时间:2016-11-15

   记者近日在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鄂西山区建始县蹲点调研发现,针对建始县农业产业基础薄弱、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匮乏、农业从业人员思想观念落后等现实状况,定点扶贫单位华中农业大学发挥自身科教优势,着力构建多层次“智力+”扶贫体系,全面提升山区农村“造血”能力,让农民通过“守山创业”脱贫致富,成效显著。

“守山创业”年入20余万元 鄂西农民“看得见明天、望得见乡愁”

  两年后,猕猴桃产值将超过3.5亿元,核桃产值将超过3亿元;未来两年,魔芋初级产品产值可稳定在3亿元左右,当双歧因子系列产品正式上市、饲料添加产品投放市场后,加工和深加工产值将超过5亿元;到2020年,茶树进入丰产期后,产业产值将超过10亿元……

  记者近日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建始县蹲点调研发现,华中农业大学2012年底定点扶贫建始县以来,发挥自身科教优势解决了当地农业产业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问题,使得农业产业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发展局面,农民“守山创业”即可脱贫致富,“看得见明天、望得见乡愁”。

  说起自己的“守山创业”故事,建始县茅田乡三道岩村村民余柏平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2014年,依靠养鸡,他赚了20余万元,这远远超过鄂西山区大多数农户的年收入。

  2012年,余柏平还在山西省太原市做煤矿工人,虽然收入过得去,却背井离乡,充满无奈和苦楚。家乡大力发展景阳鸡养殖业给了他返乡创业的机会。景阳鸡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由欧洲输入的鸡种与建始县本地鸡种杂交而来,经多年自然和人工选择形成,个体大、肉质好。2013年初,华中农业大学专家组深入建始县考察后,决定重点扶植猕猴桃、核桃、景阳鸡、魔芋、茶叶等特色产业,景阳鸡成活率低这一限制产业发展的重大难题也由此得到解决。

  2013年,余柏平开始养鸡,因为成活率不高,赔了钱。2014年,成活率有了保证,养殖户的积极性大为提高,余柏平养了6000多只,是前一年的6倍,赚了20余万元。他高兴地把家里的平房加高,盖上了瓦。

  “目前全县常年饲养景阳鸡45万只,为农户增收3150万元,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为精准扶贫找到了着力点。”建始县畜牧局局长柳景浩说。

  2014年,建始县业州镇岩风洞村农民刘青松同样收获颇丰。由于建立了直销渠道,他不仅卖光了自己饲养的1000多只景阳鸡,还向其他养殖户购买了3000多只景阳鸡,一年下来,赚了10多万元。如今,他打算建立网络销售渠道,把景阳鸡卖到北京、上海等地去。

  除了景阳鸡,猕猴桃、核桃、魔芋、茶叶等特色农产品均成为当地百姓的“脱贫点”“致富点”。建始县扶贫开发办公室主任向定群说,华中农业大学的帮扶从根子上夯实了建始县农业产业发展基础,带动了大批农民脱贫致富。

“上得了课堂、下得了农场” 科教优势成高校扶贫“立足点”

  建始县地处恩施州东北部,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总人口51万,其中农业人口45.8万。当地农业产业资源丰富,然而长期以来开发不足,农民守着“金山银山”却脱不了贫、致不了富。

  2012年11月,国务院扶贫办、中组部、教育部等8部委联合下文安排华中农业大学定点扶贫建始县。收到文件后,华中农业大学在春节前召开专门会议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分管科技工作副校长为副组长的定点扶贫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随后,在充分调研和校县双方多轮磋商的基础上,制定了《华中农业大学定点扶贫建始县工作规划(2013-2020年)》,明确集中优势资源帮助建始县按照“立足自然、科技引领、安全健康、绿色环保”的思路发展猕猴桃、核桃、景阳鸡、魔芋、茶叶等现代农业产业,全面提升山区农村“造血”能力。

  “作为一所农业大学,我们的最大优势在科教方面,必须做打基础、管长远的工作,而不是简简单单地给点钱。扶贫要扶根,不能将来我们走了,农民又返贫了。我们的思路是,通过项目做成产业,通过产业做成品牌,通过品牌形成支柱。我们要求教授‘上得了课堂、下得了农场’,深入一线为农民和涉农企业提供科技支撑,解决实际问题。”华中农业大学党委书记李忠云说。

  记者采访了解到,华中农业大学专家团队深入建始县贫困村和贫困户,现场教学、现场解决问题,俯下身子“接地气”,“用真心、动真情、下真功”,与广大农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2013年,建始县出现景阳鸡大面积死亡现象,部分养殖户饲养的景阳鸡成活率不足50%,险些引发群体性事件。“这些鸡早不死晚不死,偏偏长到三四斤的时候死。我亏了6万多块钱,很惨!”余柏平说,他2013年养的1000多只景阳鸡,死亡率超过90%,血本无归。

  建始县有关部门请求华中农业大学支援。华中农业大学专家迅速赶赴现场,经解剖,确诊病鸡为大肠杆菌和沙门氏杆菌综合感染致死。随后,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教授龚炎长指导工作人员对种鸡进行阳性检测,将检测结果呈阳性的种鸡予以淘汰,种鸡得到净化,鸡苗成活率由53%提高到97%。

  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退休老教授蔡礼鸿响应学校号召,发挥余热,常年深入农村、农户调查研究,全面推行起垄栽培、测土配方施肥等新的栽培方法,有效地控制了猕猴桃溃疡病;食品科技学院院长李斌帮助制定魔芋产业发展规划,推广无硫制备等技术,促进了魔芋产业的发展……类似例子不胜枚举。

  “我们瞄准贫困人口,瞄准有带动和辐射作用的项目,瞄准最突出、最迫切、最需要解决的问题,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促进建始县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华中农业大学校长邓秀新说。

构建多层次“智力+”扶贫体系 夯实山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基础

  华中农业大学在定点扶贫建始县的过程中,着力构建多层次“智力+”扶贫体系,从科学技术、思想观念、管理水平等方面着手,夯实山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基础。

  一是“智力+产业”。安排专门经费,持续围绕建始县特色农业产业,集成学校相关技术成果推广应用。专家团队深入生产一线调研,撰写产业发展规划。结合优势学科,由院系党政主要负责人牵头,组建服务团队深入到村,通过建设农业科技创新基地、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基地,带动示范点各村经济发展,带动周边各村产业发展,辐射整个县域特色产业。

  二是“智力+企业”。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扶持了一批农牧渔业龙头企业。为了给企业提供技术支撑,建立起9个企业技术创新平台。学校专家亲自撰写或指导企业申报各类专利8项,均为建始县境内企业独占专利。指导恩施炜丰富硒茶叶有限公司建立茶叶种植以及乌龙茶、红茶和绿茶加工等技术规程。指导恩施硒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建设一条猕猴桃果酒中试生产线。指导湖北花果山实业有限公司成功研发魔芋甘露低聚糖系列产品、成功推进魔芋飞粉饲料添加剂产业化。

  三是“智力+农户”。除常驻挂职干部和博士服务团成员外,先后派出160人次到建始县开展技术培训和科技服务工作,全县接受培训的农民超过2000人次,技术骨干达到200多人,为推动农业转型、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先后举办4期专题培训班,努力将特色产业人才、农业局二级单位技术人员、乡镇服务中心技术人员、专业合作社带头人、种植大户等打造成农业发展的引路人和开拓者。一批专家进村入户传授新技术、新理念、新模式,成为农民耳熟能详的朋友。

  四是“智力+教育”。与建始县第一中学签订优质生源基地共建协议,把面向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本科生招生计划向建始县倾斜。目前已选派两批8名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前往建始县最偏远的官店镇竹溪沟村摩峰小学开展为期1年的支教志愿服务工作,并邀请华中师范大学每年派出4名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参与义务支教工作。为了提高贫困地区基础教育师资力量和教育教学水平,还邀请建始县19名中小学教师参加为期一周的武汉地区重点中小学教学示范观摩学习。志愿者创办的“阡陌学堂”邀请社会名家、道德模范和大学教授通过网络授课,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探索了网络在线支教新模式。此外,志愿者还带领了山区学生走进了央视网络春晚。

  为确保“智力+”扶贫体系“落地生根”,华中农业大学先后选派1人挂职科技副县长、2人挂职团县委副书记,选派7人挂职当地畜牧局、农业局、科技局、国土局等。挂职人员充分发挥纽带作用,集合学校优质智力要素,对接地方特色农业资源,积极搭建政产学研用平台。

  建始县县长向红林说,在华中农业大学的帮扶下,建始县特色农业产业不断壮大,偏远地区教学设施、教学水平不断改善,企业研发能力不断增强、产品科技含量不断提高,有力地夯实了山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基础。(

中国·湖北·武汉 南湖狮子山街一号 版权所有:华中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 2012-2015

鄂ICP备1301341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