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思轶,男,生于1964年12月,中共党员,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领域为植物性农产品贮藏、深加工和综合利用研究以及相关的食品安全问题研究,探讨植物性农产品的深加工技术理论、化学变化机理。5年来主持科研课题14项,参加3项,鉴定成果8项。从分子水平上系统研究了魔芋葡甘聚糖的分子结构和功能的关系,揭示了魔芋葡甘聚糖分子对有机物、重金属、水等的吸附与结合机理。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产品应用开发研究,研制出一系列魔芋深加工产品。系统研究了柑橘风味图谱,首次报道了柑橘汁中存在10种新的风味成分。明确了柑橘汁色泽形成机理、苦味因子及转化规律,发现了柑橘汁变色的机理主要是抗坏血酸的氧化,金属离子的存在对褐变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这与柑橘汁褐变的Maillard反应学说和酶褐变学说不同。在国内首次提出了柑橘汁加工的单汁加工、风味调制和质量重组三结合的技术体系,重新构建了我国柑橘浓缩和非浓缩汁加工的理论和技术体系。从分子水平上研究了大豆蛋白的分子结构和加工特性的关系,率先研究了大豆7S和11S球蛋白的功能特性,较系统地研究了大豆分离蛋白、大豆7S和11S球蛋白的分子修饰及其产物的构效关系和量效关系,首次报道了大豆多肽锌鳌合盐的制备,并评价了其生物活性。近5年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20篇论文被SCI收录,2篇被EI收录。作为主持人获省级二等奖1项,作为主要完成人获省级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各1项。有关魔芋、柑橘、原花青素、蔬菜深加工等的研究成果已应用于工业化生产并产生了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联系电话:027-87283778
E-mail:pansiyi@mail.hzau.edu.cn